提到银行工作,身边人总觉得是“铁饭碗”——穿得整齐,坐办公室,跟钱打交道,听着就体面。可只有真正在里面待过的人才知道,不少岗位根本是“外强中干”,工资没多少,委屈倒不少,今天就整理一篇文章,说说那些“看着光鲜,实则吃亏”的银行岗。
1. 柜员岗:穿得板正,干得琐碎
银行柜员大概是最容易被误会的岗位了——每天蓝衬衣黑皮鞋穿得笔挺,坐在玻璃后面收收付付,外人眼中看着挺“精英”。可实际上呢?天天重复点钱、办存取款、激活银行卡,机械得像个流水线工人,还得时刻绷紧神经防假钞,收一张就得自己赔。
更让人糟心的是服务——遇到赶时间的客户催你“快点快点”,碰到不懂流程的客户得耐着性子解释半天,偶尔还会被莫名撒气,只能笑着应着,说白了就是“免费伺候各位爷”。工资方面,基础也就三千八左右,绩效还得靠卖理财、拉存款,完不成指标会被扣钱,多数人一个月下来也就四千块,这点钱,真不够抵每天受的累。
2. 大堂经理:每天运动两万步 进银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堂经理,同样蓝衬衣黑皮鞋,整天在大厅里转来转去,一会儿教老人用ATM机,一会儿帮人填单据,遇到客户排队不耐烦了,还得赶紧上去哄着,妥妥的“全能服务员”,一天下来步数轻松破两万,腿都快走断了,嗓子也喊哑了。
可工资是真不体面——基础工资四千五,绩效要看推了多少信用卡、卖了多少理财,还要看“神秘顾客”暗访评分,稍微服务不到位就扣钱,多数时候到手也就三四千。
3. 运营管理岗:幕后背锅侠
要是说柜员、大堂经理是“台前”,那运营管理岗就是“幕后”。不用直接面对客户,但也得蓝衬衣黑皮鞋穿整齐,坐在办公室里核账、授权、整理档案,每天跟一堆单据打交道,错一个数字就得从头查起,出了问题第一个被问责,妥妥的“背锅侠”。 关键是工资还没话语权——一个月也就四千块,季度奖少得可怜,跟朋友聊起“运营管理”,人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月薪过万,自己只能默默闭嘴。工作重复不说,上升空间也窄,说是“管理岗”,其实就是个干杂活的,性价比低到离谱。
4. 合规管理岗:里外被人嫌
合规管理岗听着挺厉害——把控业务合规,防止违规,像个“监督员”。每天蓝衬衣黑皮鞋穿得整齐,研究监管政策,检查业务流程,生怕银行出问题,压力一点不小,对专业要求也高。 可工资跟付出完全不匹配——比柜员也就高10%,一个月四千二左右,绩效还特别不稳定。只要银行被查出违规,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,绩效都得被扣30%,一年到头没几次能拿全额绩效。本来工资就不高,再扣一扣,到手的钱真没多少,所谓的“监管权”,根本换不来实际的收益。
5. 零业绩对公客户经理:贴钱上班
对公客户经理在外人眼里特“高端”——天天跟企业老板、高管对接,蓝衬衣黑皮鞋穿得精神,谈的都是大额业务,看着特别体面。但这行完全靠业绩说话,有资源、能拉来存款的确实挣得多,可没资源的,就是另一番光景了。 没业绩的对公客户经理,基本工资看着有八千,可业绩指标高得吓人,完不成就要倒扣,最多能扣五千。有时候市场不好,客户难拉,一个月下来不仅拿不到钱,还得倒贴公司钱。天天陪着笑脸“免费伺候各位爷”,维系客户关系,结果连基本工资都保不住,这“体面”简直是尴尬到家了。 其实啊,银行里这些岗位的“体面”,大多是外人给的滤镜。真正的工作,从来不是靠穿得整齐、听着好听来定义的,关键是付出能不能换来对等的回报,能不能有成长。要是正在找工作,或者想转行,可别被“银行工作体面”的说法骗了,多打听打听真实薪资和工作状态,才不会踩坑。
 |
网友评论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