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案例介绍】
2025年2月,中国人寿衡水分公司客户赵先生以公司销售误导为由,要求将其名下一份重疾类产品全额退保,经工作人员核实,该客户2018年投保,年交保费8500元,已交7年,累计交费59500元,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未发现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存在问题,无法满足赵先生全额退保的诉求,在与赵先生面谈的过程中,其自述找专业人员指导,有把握至少退回保费的80%,此说法让工作人员怀疑有“黑产”介入,进一步沟通后,赵先生承认在今年1月与外地某律师事务所签署了《法律服务委托协议》,代理其保单退保事宜,已经交纳了2900元的咨询代理费,退保成功后,赵先生需再向对方交费到账金额的10%作为律师费,因公司一直未同意全额退费,现在对方已将赵先生拉黑,无法再取得联系。
工作人员告知赵先生,“黑产”是目前国家公安部大力打击的非法组织,轻信该组织将面临本人信息泄露、资金受损、失去保险保障等诸多风险。经过深入的沟通和讲解,赵先生逐渐意识到保单保留的必要性,现在退保弊大于利,并不是最佳选择,最终决定保留保单,继续享受应有的保障。
【案例分析】
这起案例反映了当前保险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——网络黑产的恶意诱导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散布不实信息,通过夸大保单的“问题”或虚构保险公司“违约”行为,误导消费者认为自己权益受损,这时不法分子冒充“专业维权人士”或“保险专家”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的不熟悉,承诺“全额退保”“高额收益”,假装帮助消费者维权,吸引消费者上当,以此牟取私利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。
【中国人寿衡水分公司风险提示】
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,消费者在面对保险相关的信息时,应保持理性,不轻信、不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。购买保险产品或遇到问题时,消费者应选择保险公司提供的官方渠道进行咨询和投诉,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。保单退保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失去原有的保障,同时可能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。消费者在考虑退保时,应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未来的保障需求,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后悔。如果发现网络上有不实信息或遭遇黑产诱导,消费者应及时向监管机构或公安机关举报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(中国人寿供稿)
 |
网友评论 |
|
|
|
|